近几年来,祁东法院紧紧依靠县委、政府和上级法院的支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机遇,积极开展两庭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祁东法院成为全市法院系统率先完成审判法庭和已下达计划的人民法庭建设任务的基层法院,祁东法院的两庭建设工作受到了市省中央三级法院的高度评价和肯定。两庭建设的成功,极大地改善了祁东法院的办公条件和司法环境,促进了祁东法院审判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领导支持,为两庭建设铺平了通瞿大道
祁东县人民法院原审判庭和办公楼分别建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占地面积仅有1300m2,建筑面积1200m2,审判庭数量少,面积窄,办公场地狭窄,院内无绿化、停车无场地,必要的附属设施紧缺,已不能适用审判效率的提高和办公现代化的需要。祁东县的各人民法庭也建成于同一时期,由于当时的客观形势限制和影响,法庭建设普遍存在规模小、地方偏远等问题。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人民司法的期待不断提高,原有人民法庭的建制和规模也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审判工作服从大局、服务人民要求的需要,两庭建设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为此,祁东法院党组根据国家关于两庭建设的政策和上级法院的指示,及时向县委、政府汇报,争取支持。县委、政府领导将法院两庭建设工作当做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待,做到了在思想上予以重视、在建设上予以指导、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为祁东法院或者说为祁东县的两庭建设铺平了通瞿大 道。
一是在思想上予以重视。对祁东法院“两庭”现状,历任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集体在思想上均高度重视,早在2001年,当县人民法院根据审判工作发展需要向县委县政府申报改建原审判庭时,县委常委召开专门会议听取法院汇报,随后时任县委书记张自迎同志与县长、政法委书记一起带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视察,并当场拍板做出原法院审判庭、办公大楼整体转让,另觅新址修建新的审判综合大楼的决定。2004年国家发改委和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做好中西部地区基层人民法庭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央决定从2005年起拨出专项资金,进行中西部地区人民法庭建设,面对这一稍纵即逝的机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听取法院专题汇报,统一思想,决定支持人民法庭建设工作,并做出我县人民法庭建设以新建为主、改建扩建为辅的重大决策。
二是在建设上予以指导。思想上的重视带来决策上的果断,决定上的果断引导县委、政府在人民法院“两庭”建设上采取具体行动。决定人民法院整体搬迁新址和同意新建、改扩建人民法庭后,县委、县政府即采取各项措施对“两庭”建设予以指导。首先,指导人民法院对审判综合大楼和各人民法庭建设进行选址并协调选址矛盾。其次,指导“两庭”建设规模。在对“两庭”建设规模的指导方面,要求新的法院审判综合大楼、审判区域一定要有前瞻性、超越性,要能适用以后较长时期审判工作发展的需要,争取五十年不落后。在对人民法庭建设的规模上,县委、县政府认为法庭建设规模一定要根据其所辖地域的大小、人口的多少,案件的多少来具体决定,既要考虑目前的需要,又要立足长远,适度超前。为此,县委、县政府指导人民法院决定将归阳法庭作为一类法庭建设,白地市、步云桥、黄土铺、金桥、太和堂、过水坪六个法庭作为二类法庭建设。
三是在政策上予以倾斜。祁东县委、县政府对于祁东县人民法院的“两庭”建设除了思想上重视,建设上予以指导外,还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多倾斜。首先是征地面积倾斜。在“两庭”建设上,县委、县政府明确决定,只要是人民法院“两庭”建设需要,在用地上就要尽力满足。祁东县人民法院审判综合大楼,占地51亩,在祁东新区各部门建设中是占居极大优势的,已建成的白地市法庭占地3.73亩、步云桥法庭占地8亩、归阳法庭占地5亩,均属超前。其次建设经费倾斜。对于人民法院审判综合大楼建设,县政府两次召开常务会议,就选址、征地、规划作出具体安排,减免费用97万元,报建费只收50%;积极组织指导对原审判庭、办公楼的拍卖活动,拍卖所得280多万元,全部划给法院作建设资金。对于人民法庭建设,县政府不但决定拍卖原法庭所得款金额划给法院作基建启动资金,而且还责令各职能部门简化审判手续,依法减免相关费用,县委还决定每建一个人民法庭,解决配套资金5万元。第三是财政政策倾斜。尽管祁东县的财政形势十分严峻,但在对法院“两庭”建设及审判事业发展上,县委、县政府还是根据祁东法院两庭建设负债较多法庭经费紧张的具体情况,尽力做到在财政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如从2008年起,确保法院真正吃上了皇粮,法院所收诉讼费等返还比例递年增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款及时足额返还给法院等等。最后是法庭队伍建设的倾斜。为了稳定法庭队伍建设,鼓励法院干警扎根基层,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县委还确定法庭为副科实职单位,解决法庭庭长的副科政治待遇。
二、全院努力,为两庭建设加油提速
有了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祁东法院的两庭建设就有了领导保障。但是,两庭建设的具体运作和开展,还需要全院干警齐心协力,共同拼博。为此,祁东法院成立了两庭建设领导小组,历任党组书记、院长均亲任组长,一名院领导任副组长分管两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基建办公室,由三名从庭室负责人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专司两庭建设之职。祁东法院全体干警更是艰苦奋斗,自加压力、自减福利待遇。审判综合大楼建设期间,因原办公场所已出售,全院干警挤在租用的县劳务站三层楼中上班,尽管条件很差,但干警毫无怨言,白地市法庭、归阳法庭也在新建过程中因原址出售而租房办公,但法庭干警从未因此而影响工作。两庭建设因资金紧缺,全院上下在院党组的领导下不等不靠,对内,紧缩办案开支,动员干警借资,据统计,审判综合楼建设过程中,仅向全院干警借资就达 217万元,该借资到目前仍有142万元尚未归还,但干警见院两庭建设资金紧张,从未主动提出偿还要求;对外积极争取外援,想法设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如新建的步云桥人民法庭,其用地面积8亩,全系法庭驻地企业无偿提供,并协助办理了法庭用地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树立起了一座“人民法庭人民建,建好法庭为人民”的丰碑。又如,法庭建设征用土地需要办理审批及减免税费等事项,为了落实好县政府法庭建设享受省级重点工程优惠政策指示,我们又主动与财政、建设、国土等部门密切联系,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还召开专题联席工作会议,一揽子解决了上述问题。
三、严格管理,两庭建设出精品
祁东法院为了将两庭建设落到实处、建出成效,在管理上精心安排,做到了各项措施既具体又便于操作。
一是强化质量和进度监管。把质量和进度纳入岗位目标考核范畴,对质量不过关、进度跟不上的,以岗位目标处罚到位,由于监管不严导致质量低下造成损失的,由责任人自行承担,并按岗位目标追究其失职责任。由于管理到位,严字当头,审判综合楼、步云桥人民法庭、白地市法庭和归阳法庭主体工程均提前竣工并通过验收,且属优质工程。
二是强化廉政建设。以党组书记、院长为首的院党组一班人特别关注和重视两庭建设中的廉政建设,除了把住人员选用关外,并加强教育,规范程序操作。首先是把好招投标关。审判综合楼及每个法庭建设公开招投标中,我们特别邀请了县纪委参与监督,确保了招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其次明确了纪律责任。在两庭建设工作中,对于工程款额,严格财务管理。工程款支付和其他费用开支,实行主管两庭专项建设的领导和主管财政的院领导共同签字审批的制度。同时,缩减开支、节约开支,集中财力搞建设。如步云桥法庭需搬迁水表,供水公司则要求法庭重新进行自来水开户,此项开支就需要四千余元。经多次协调,供水公司最后同意以400元搬迁费,办理了水表搬迁和供用水手续,仅此一项就节约开支达三千余元。
三是强化资金监管。我们严格按照中央、省、市要求,对于中央拨付的专款和省、市、县以奖代拨的配套资金及原审判大楼、法庭财产处置的现金,做到了专人管理,设立了两庭专项建设帐户,严格做到分类、分庭设帐,专款专用,绝不允许将建设专用款用于偿还以前因基本建设等原因而产生的债务。对于建设专项资金,不管什么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或挪用。
在党委、政府、人大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院干警的顽强拼博,如今动工于2003年8月的审判综合大楼已于2006年12月26日投入使用,该大楼投资1700余万元,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10600平方米,以大、中、小审判庭九个为主要功能,齐立案、审判、执行、办公用房,羁押室、档案室、接待室、车库等附属设施为一体,已经展现出一个现代文明法院的形象;步云桥法庭、白地市法庭、归阳法庭也均已建成并先后投入使用,过水坪法庭已完成招投标工作,正在建设中。审判综合楼和法庭建设的成功,极大力改善了祁东法院的办公条件和司法环境。祁东法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公开、廉洁、为民司法,各项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08年,我院在市中院主导的审判绩效管理、案件质量评查、司法状况考评中均名列全市法院第一,被评为衡阳市优秀基层人民法院,全省法院系统司法状况先进单位,2009年,我院又位列全市优秀法院行列,为我县社会治安稳定和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