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走进法院,仰望大楼上悬挂的国徽,一种难以言说的激动心情,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作为基层法院基层法庭的一员,我愿为法官这一朴实、高尚的事业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与老百姓的心是相通的,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民群众需要伸张正义,秉公执法的法官;社会经济需要惩恶扬善、调解纠纷的裁判;社会发展需要高效公正、廉洁透明的审判。面对纷繁复杂的案情,法官们手执法律之剑,有罪无罪,对与错不再是一团乱麻,而是像楚河汉界般清楚。清朝诗人郑板桥曾有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叶一枝总关情。这句反映封建时代官员爱民、为民的诗句流传甚广,因其言之殷切至今仍常被人们所引用。把这句话运用到我的工作中,就是“执法为民”。
巡回办案就是执法为民,为民司法的一种非常好的措施,我认真地贯彻落实大力推行巡回办案方针政策,到当事人所在的村、组开庭审理案件,给当事人提供反映诉求的方便,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把“为民司法”放在心坎里。巡回办案让我更清楚了审判工作与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使我在政治上有追求,精神上有动力,工作上有干劲。虽然我只是109名干警中的普通一员,但我时时刻刻牢记祁东县人民法院工作总目标与总要求是:争当人民放心法官,争创人民满意法院,努力把本院建成为民大舞台,和谐大家庭,绿色小天地。
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有多深,司法为民的力度就有多大。在法庭工作,处理的大多是婚姻家庭、债务等民间纠纷,当事人往往是穷尽了其他解决方法之后,才到法院寻求最后的公正,因此我们法官要让他们怀着希望而来,带着满意而去。我常常告诫自己,首先要做个让当事人信服的法官,对待双方要一视同仁,态度亲和;其次要做个“倾听”的法官,多数当事人都有倾诉欲,如果不让他们说完,他们就认为案子没说透,法官没听明白,结果就不可能公正,于是我很少打断当事人对案情的陈述和意见的表达,让他们把话说个透。
随着实践经验的增长,我逐渐体会到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为了讲个“理”,他们非常执著和坚韧,甚至不计成本。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他们眼里法律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屏障,老百姓对法院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所以我们必须怀着高度的责任感,慎用手中的审判权,认真公正地处理每一个案件,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头顶上的天平和老百姓的信任。
作为一名年轻干警,我想用拳拳之心,通过一桩桩、一件件细小的事情实现着对当事人权利的维护。天平在我的眼中闪耀,天平在我的胸前生辉,天平在我的心中永恒,我愿为天平增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