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艺作品
铿 锵 玫 瑰
——记衡阳市“优秀法官”、祁东法院黄土铺法庭庭长匡小芹
作者:周春容  发布时间:2010-12-18 20:35:40 打印 字号: | |
  在14年的法官生涯中,匡小芹同志勤勉为公,无私奉献,清正廉洁,认真履行审判职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她突出的成绩也得到了一致认可和好评。1998年5月被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授予“优秀书记员”称号;2002年3月被县人大评定为“执行先进个人”; 2006、2007年被县法院评为“调解能手”;2007年2月被衡阳市委、市政府授予“衡阳市人民满意政法基层干警”荣誉称号,记二等功一次;2007年3月被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全市法院“调解能手”;2009年,她带领的黄土铺法庭被评为“审判高质量、队伍好形象”优秀法庭;2010年12月她又被授予衡阳市“优秀法官”称号。

               好学勤思  开拓进取

   人民法官头顶国徽,肩扛天平,这不仅是一种光荣,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匡小芹深知,一名法官如果没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娴熟的审判技能和渊博的文化知识,不仅难以履行职责,也难以获得社会公众的信服和尊重。工作之余,她一直不忘坚持不懈的学习,以满足现实审判工作的需要。1998年,她积极报名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利用空闲时间,潜心苦读,三年时间顺利取得了湘潭大学法律本科文凭。2004年,匡小芹又一次性通过了全国司法资格考试。为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她还大量阅读《人民司法》、《人民法院报》等杂志、报刊,对于新公布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她都及时自学,认真领会立法原理,掌握基本精神。

   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在平常的学习工作中,她勤于总结,善于思考,常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甚至疑惑的地方,记录在本子上,空闲之余就去琢磨,并深入开展调研,随后整理成文。近年来,匡小芹同志撰写的数篇文章被《中国法院网》、《湖南法院网》等媒体刊载。她常说: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用以指导实践。为此,匡小芹有意识的将所学运用到办案实践中,充分利用女性特有的亲和力和感召力,耐心做好每一起案件的调解工作。凡她经手的案子,她都将总结出来的“三心调解法”、“五步调解法”发挥到极致。10余年来,她累计办案1000余件,调解结案700余件,其中2009年、2010年调解率达80%以上,无一上诉、上访及超审限结案,为辖区的和谐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扎根基层  无私奉献

   1996年匡小芹从河海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分配到祁东县人民法院工作,十四年来,她一直扎根于条件艰苦的基层法庭,无悔于做一名乡村女法官。面对组织上的每次调动安排,她都毫无怨言。基层法庭条件苦、人员少、任务重,一般人都害怕下基层,愿意呆在舒适的院机关,但她迎难而上,先后在白地市、洪桥、黄土铺法庭工作,且每到一处均能挑起审判的重任。匡小芹的丈夫是一名基层派出所民警,也一直在农村工作,夫妻长期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县城原本舒适的家也很少回。嗷嗷待哺的女儿更是一生下来就被寄放在农村奶奶家,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她舍小家为大家,每次只要一谈到女儿,她就会偷偷地抹眼泪,为自己未能为这个家尽到一个做妻子和母亲的责任而惭愧和无奈。

   基层法庭接触的大多是一些家庭纠纷或邻里琐事等小案,看似简单,但匡小芹对每一起矛盾都用心去化解,她经常走村串户巡回办案,送法下乡,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足迹遍布了乡镇的每一个村庄。艰苦的工作环境,挨家挨户的走访,几次三番的给当事人做思想工作,常使匡小芹觉得力不从心,可她从未想过放弃,仅2008、2009年,她累计走访的农户就达326户,发放资料850余份,问卷调查1700余份。翻看着厚厚的一大本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走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有反映村民意见的,如某某法官态度不够好,某案件执行还未到位;有督促自己工作的,如怎样寻求某类案件的最佳调解方法,某某当事人还未及时回访等等,虽然都是一些细小的事情,可就是她的一次次走访和询问,让村民真切地感受到了法官威严背后的深情厚谊。有一次下乡时,正好碰到两村民因田间放水问题闹纠纷,看情形,还像要大打出手,她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最后经过她的一番调解,矛盾化解了,双方又恢复了往日和谐的邻里关系。匡小芹的付出换来了百姓的认可,他们常说,如果每个法官都能像匡法官一样,这样平易近人,这样为我们百姓着想,我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长期的劳心劳力,饮食无规律,使年轻的她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和胆结石,有一次开庭时胃痛得汗如雨滴,但她仍咬紧牙关不吭一声,直到开完庭后她痛苦的泪水才忍不住掉下来,同事们紧急将她送到了医院。匡小芹为了自己喜爱的审判事业,就是这样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

               情系百姓  司法为民

   匡小芹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基层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闲暇时,她特别愿意与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交流,因为他们身有很多可贵的东西。她总说,自己是个普通的法官,最大的愿望就是得到群众的认可。她珍惜利用每一次巡回办案、每一次开展法律咨询的机会,贴近百姓,做百姓的知心法官。

   2005年7月,原告张某与被告王某购销合同货款纠纷一案诉至法庭,匡小芹接手该案后了解到案情非常简单,张某系一黄花菜农,含辛茹苦将采摘了的黄花卖与王某后,王某拖欠了其25000元货款未付。王某因自己具有的特殊身份 ,在接到法院传票后趾高气扬,声称:“你们法院能把我怎么样?”。匡小芹没有被气势所吓倒,沉着冷静,三番五次到被告家中,找被告交流谈心,心平气和地指出“你是人民中特殊的一员,更应该作出一个好的表率,原告是一农民,这是他的血汗钱,而且他儿子等这笔钱上大学……”。多次的将心比心,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哪个父母不爱怜自己的孩子呢?经过一番心理斗争,被告最终主动把钱交给了原告,并动情地说:“你是一名真正为民办事的好法官,我是服了你了。”

   2008年6月的一个周末,官家嘴镇村民蒋某为肖某家建房施工时,不慎被掉落的原木砸到头部,经抢救无效死亡,双方就赔偿数额不能达成一致共识而闹至政府,死者亲属情绪异常激动,如不妥善处理势必引发群体性的斗殴事件。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心急如焚,求助于黄土铺法庭派员协助处理。当时,庭长出差在外,匡小芹接到电话后即带领一名干警火速赶到镇政府,弄清情况后,匡小芹与镇领导分别做双方亲属的工作,从人情、法理入手,讲事实、摆道理,直到晚上十一时双方最终达成了由肖某赔偿蒋某丧葬费等损失共11万元的协议。一起一触即发的纠纷得到了妥善处理,镇领导十分满意,匡小芹的脸上也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曾经,外表瘦弱的她也曾遭受过别人的质疑,有人问她:“你这么柔弱,你说的话当事人能服吗?”“我的案子你能办好吗?”,她都报之一笑,但用行动一次次地证明了自己,也诠释了一名法官的职责和使命。她的业务能力和庭审驾驭能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连人大领导听审完她的案件后,也赞叹:“柔弱小女子,四两拨千斤!”

                 秉公办案  一身正气

   “公堂一言断胜负,朱笔一落命攸关。”身份的特殊,决定法官必须具有崇高的职业操守。十余年来,匡小芹甘于清贫,不为利动,不畏权贵,树立了人民法官秉公执法,清正廉洁的好形象。

   2007年,她受理了一个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是她朋友的亲戚,朋友亲自打电话请她关照,可最后的判决结果一点也没有偏袒该朋友的亲戚。事后别人告诉她,朋友生气了,她淡淡地、憨憨地笑了,说:“我忘了”。是的,在办案中,她总是忘了人情世故,忘了功名利禄,她只记得公道,记得廉洁,记得神圣的法律以及党和人民的重托。她说,案件的公正判决是她唯一的追求,其他的,她都不想管,也管不了。

   2007年5月,一个承包案件的当事人将1000元钱悄悄塞入了她的办公桌,就急急地走了,她发现后急忙追去,一直追到汽车站,把红包当场退给了他。当事人说:“何必这么认真呢,一点小心意而已。”匡小芹严肃地说:“这个不认真,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认真的了,你不能用钱来玷污法律的尊严。”当事人只好悻悻地收回了红包。后经过匡小芹多方的调解,双方的纠纷得以圆满解决,当事人由衷地赞叹“我实在是没想到匡法官可以这样公正和廉洁!”

   就这样,匡小芹始终执着于自己挚爱的审判事业,用一颗赤诚的心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亲民爱民、廉洁执法的动人乐章。
来源:祁东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边前
联系我们
地址:湖南省祁东县富民路72号 邮编:421600 诉讼服务电话:0734-6368535 涉诉信访电话:0734-6368548 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734-6368520 举报邮箱:qidongxst@qq.com qdxfysh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