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法院以创新精神开展法院工作,积极探索新方法、新路径,着力打造亮点工程,创新司法品牌,力促法院工作实现新跨越。
一、创新业务品牌,提高执法办案能力。
探索司法体制改革,重视人才培育,创新用人机制,促审判执行工作上台阶。
推行法官导师制。由各部门资深法官担任导师,对拟提升为助理审判员的初任法官进行培养,实行为期两年的一对一帮助指导。通过导师的传、帮、带,让资深法官积累的审判经验在青年法官中得到传承、发扬、光大,帮助青年法官快速成长,为法院发展储备后续力量。
推行知名法官工作室制度。以法官个人名字命名工作室,由主审法官负责工作室所审执案件办理、裁判文书制作审核及签发,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鼓励法官多办案、办好案、办出精品案。对业绩突出的主审法官进行典型宣传,在全院干警中树立榜样,用荣誉感激励干警创先争优,脚踏实地干实事。
推行巡回听证方式审查非诉执行案件。在行政庭专门设立非诉执行巡回办案组,改变过去对非诉执行案件进行书面审查的模式,采用实地公开听证的方式进行审查。法官到实地听取双方当事人对案件事实的陈述,特别是计生行政处罚相对人对处罚决定的陈述和申辩,再组织双方进行法庭辩论,法官现场释法明理并当场下裁定。加大了非诉执行案件的协调力度,有利于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开展飓风行动、百日会战等集中执行专项行动,重点执行农民工工资、劳动报酬、婚姻家庭(抚养费、扶养费、赡养费)、人身权责任、农村经营承包等涉及民生的执行案件,切实惠民生暖民心。
二、创新服务品牌,提高司法为民水平。
立足司法为民,站在群众立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
开展三巡四进服务竞赛活动。深入推进以巡回司法、巡回讲法、巡回送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进集市服务竞赛活动。送法进乡村促和谐,送法进校园促成长,送法进企业促发展,送法进集市促人气,增强人民群众知法、学法、懂法、守法意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引导群众养成依靠法律解决矛盾纠纷的良好习惯。
推进原籍地工作法。将干警与自己出生地、祖籍地或配偶出生地的村(社区)建立对应关系,开展上门立案、纠纷调处、民意听取等工作,力促司法审判工作与司法服务工作有机结合。每个干警为所驻村建立民情台账,记好民情日记,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帮助群众解决涉法涉诉问题,扎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推行四小工作法。在人民法庭推行小卡片、小礼节、小巡回、小联动的“四小工作法”,在法庭辖区发放便民联系卡,以礼待民,在偏远乡镇设置巡回办案点,整合其他行业资源形成联动,强化法庭的服务职能,在细节处展现为民情怀,努力在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上取得新突破,在服务水平上取得新进展。
三、创新文化品牌,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优化干警知识结构,提高司法为民的技能;通过文体活动,培养干警健康体魄和积极的精神面貌。
开展读书沙龙活动。为干警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引导干警多读书、读好书,多动脑、勤思考,培养干警崇尚学习、以书为友的定向思维,营造学习研讨的良好氛围,促使干警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达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的目的。
组建志愿者服务队。立足群众需求,积极开展各种志愿公益服务,如担任街头文明出行劝导员,到公园、水库管理区捡垃圾、废弃物,参与保护母亲河志愿植树活动等。立足本职特色,发挥法院干警的业务特长,积极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讲座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重视文体活动。完善院内文体设施,修建篮球场、羽毛球馆、体能训练室等,为干警强身健体提供良好的环境,;积极组织干警开展篮球赛、登山、羽毛球赛等文体竞赛活动,丰富干警业余生活,引导干警净化精神家园,以强健体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迎接工作上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