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常接触离婚案件的普通法官们,我们总是致力于调和矛盾,希望双方明白感情的来之不易,激发心中的珍惜之情,从而挽救破碎的婚姻,毕竟能够成就一段婚姻十分不易。古语亦云: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亲。我们竭尽所能的调处矛盾,希望原被告双方关系改善。然而很多时候,不管我们如何地做工作,矛盾都似乎难以调和,双方心意难以改变。听着原告讲述着感情破裂的事实与理由,我不禁在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曾经相爱的夫妻双方最终走向诉讼离婚之路?我们又该如何维持婚姻?结合以前的一些案例,我认为要让婚姻成为一棵长青树,以下两点缺一不可:
一是付出。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想成功,付出都是必须的,没有付出,也就没有收获。简简单单的“付出”二字,大家都懂,很多人也都在这样地做着,然而这些走在破裂婚姻道路上的夫妻双方,却并非完全如此。他们中的很多人,不是在全心全意地为对方为家付出着,而是在计较在抱怨,抱怨自己付出得多对方付出得少,认为自己付出多了就是吃了亏,长此以往,夫妻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怪异,很多事情都没人去处理,很多细小的矛盾就会慢慢地积聚,如此下去,感情变质、婚姻破裂也就不足为奇了。殊不知,一段婚姻的存在,本就需要夫妻双方的付出,付出本就是夫妻双方对彼此的一种责任,对婚姻和家庭应尽的义务,只有夫妻双方能够全心全意地付出,才能浇灌好婚姻这朵花,最终结出幸福婚姻、美满家庭的这颗果实。
二是理解。人们常说,理解万岁。由此可见,理解于人十分重要。而对于朝夕相处的夫妻而言,理解更显得重要。因为夫妻关系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密切的关系,没有哪种关系能够像夫妻间那样亲密无间,能够有那么广泛而深入的接触,能够完全将自己的缺点与心性暴露于彼此面前。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有这么多的接触,更加大了矛盾发生的可能性。夫妻之间的矛盾可能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包括日常饮食、穿着打扮、工作择选、收入开支、子女教育、赡养父母以及社会关系的处理等等之中。有比其他任何关系都多得多的可能产生矛盾的方方面面,很多夫妻都有着自己的智慧与技巧来避免彼此的冲突,我想,不管是何种高超的智慧与技巧,理解是放在基础位置上的。缺乏了理解,矛盾难以真正地避免。只有理解,才能够真正地敞开心扉,才不至于嘴上说着明白、心底却仍存芥蒂最终导致矛盾的总爆发;只有理解,夫妻彼此才能够感同身受地明白对方的情绪与言行,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至于发生矛盾。如果夫妻双方能够在生活中贯穿对对方的理解,我想,幸福的婚姻美满的家庭已经在将他们拥抱了。